兒童青少年情緒,睡眠,飲食及壓力管理
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呂俊雄醫師
兒童青少年階段是發展個人強健體魄、兩性關係、人格發展、人際互動、生涯發展、愛心的關鍵,但是在繁忙的課業壓力、不良的人際互動、以及師生衝突下,許多兒童青少年煩悶的情緒,苦無出口,只好以洩憤或偏差的行為表現•作為情緒抒發的管道。青少年憂鬱症的症狀可分為三大部分,即情緒上出現不快樂、憂鬱、自覺沒有價值、易怒、自殺意念;還有身體上出現沒有體力、容易疲倦、沒有胃口或者多吃、失眠、易醒、早醒;以及行為上出現沒有精神、沒有活力、失去興趣、成績退步、不願意上學、自傷行為、自殺行為等。以前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指出,西元2020 年以前,憂鬱將是心血管疾病之外造成人類失能(disability)的第二大原因,不僅在高度開發且高壓力的西方國家如此,甚至在貧窮的國家當中更為嚴重,因而被稱為「二十一世紀的癌症」。常在新聞媒體看到學生自殺死亡以及校園霸凌,甚至將受害人隱私及虐待影片上傳在網路上供人觀看,造成兒童青少年難以估計的傷害,更顯示兒童青少年情緒管理與壓力紓解的重要性。
本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的門診也發現許多兒童青少年的父母因與孩子間互動的困擾而來求助,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孩子一進入兒童青少年期,就變了一個樣。本來乖巧聽話的孩子,突然變得忤逆難管教,或是動不動就發脾氣!要不然就是悶不吭聲,一個人關在屋裡叫也叫不動,再不就是意見多,又不肯好好讀書。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不但要尋求自我認同、生命意義與個體獨立,同時也要面臨青春期帶來的生理上改變與心理上的適應困境,以致常使青少年的心理出現問題,憂鬱症便是其一,無論國中、國小均以情緒管理為首選,由此可見大多數的老師認為良好的情緒管理及壓力紓解成了兒童青少年先要學習的課題之一。
兒童青少年之身心發展特徵
兒童身體的成長在一歲到九歲通常都是在一個均衡的速度下慢慢成長的;但是到了十幾歲,一切的成長都會有突然的變化;同時,青春發動期的開始,第二性徵的出現,使青少年在面對身體上、心理上、環境上由兒童進入成年的過度時期的各種劇變中產生了不穩定的所謂「青少年心理特性」。
一、 反叛性:
青少年有其自身的潛能及想法,他們已不若兒童時期願意順從父母親的意思。更者,反叛性及是新理念的原動力,也是獨立成熟為成人的要素。
二、 自我中心:
青少年考慮自己的利害關係、立場、感覺等多於對外界及周圍的人們關懷。
三、 自我認同特徵的追尋與建立:
青少年為進入成年作準備,開始不斷地對「我是誰」的問題作追尋;進而建立自我的特徵。在此反覆的追尋過程中,心理上會產生極度的不穩定現象。
四、 以行為宣洩情緒:
青少年面對困難挫折而不知所措時,往往會以行為表達出來而不自覺,相對地也藉此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常見的吸膠、吃藥、逃學、打架、飆車等問題行為,往往有其緣由。
五、 行為較衝動:
由於生理的變化及反叛的特性,青少年的行為往往易於衝動,更者會表現出異常的極端行為。
愛與接納孩子的犯錯,守密及維持孩子的自尊,以平常心來看待,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平日對孩子多以獎勵代替責備,可減少偏差行為的發生。
六、 心中失去父母感:
青少年自覺乃獨立的個體,逐漸與父母親分離,以減少對父母親的依賴;但同時在心理上會產生失去父母的感覺;這種難捨難分的感受常常會引起青少年不穩定的情緒。
七、 對外界的興趣漸增:
青少年的好奇心重,興趣廣泛,慢慢建立自己的資料庫,隨著波動的心理特性增加可塑性也增加。
在情緒層面,一般稱兒童青少年期為情緒風暴期,起因於自我意識強烈而欠缺調和性,所以在情緒表達上,既不能再像兒童期之幼稚依賴,也無法如成人般成熟獨立)。兒童青少年的情緒表達上比較直接,男孩子容易衝動打架,女孩子則傾向敏感且情緒表現豐富,此時期也較喜歡興奮刺激的活動,例如:高聲喊叫或喧鬧的方式表現情緒。此外,對身心內外需求常表現出動機強、慾望多、好幻想的特質,因此若得不到時,心理易受挫折。當舊有的行為模式不敷應用,新的價值觀又尚未建立,兒童青少年極易形成情緒緊張且不穩定,再加上成長過程中的重重壓力,這些都是造成兒童青少年情緒變化強烈的原因。
在社會道德方面的發展,皮亞傑認為兒童青少年階段的認知發展為形式運思期,他認為兒童青少年已逐漸養成自律的能力,能以理性判斷社會規範,評估是非善惡;也會根據理性提出自我看法,選擇性接受某些想法 。亦即兒童青少年已開始有自己的看法,會考慮人、事的合理性,且有自己的嗜好、興趣,但較重感情,會因自己的好惡判斷事物的好壞,無法區別感覺世界與理想世界的差距,甚至會扭曲或誇大現實的可能性,以致產生許多不良適應行為或情緒上的困擾,卻又無法為其判斷負責。 因此唯有透過個人自我的省思,及感覺、觀念上的改變,才是改變行為或解決情感困擾的重要關鍵。
壓力、睡眠、飲食與情緒管理的不二法門 --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情緒及壓力對兒童青少年來說,若管理得當是成長的良藥,若管理不當則是毒藥,大多數兒童青少年,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身心上的困擾,若能適時的得到足夠的支持和關懷,便可減少其困擾的程度;反之則會因累積、擴大而成為心理或行為的偏差,甚至衍生為犯罪或身心疾病。所以如何瞭解兒童青少年的需要和發展,提供支持與教養的系統,幫助兒童青少年做好身心調適,提供穩定成長的環境,便成為紓解當前兒童青少年問題的當務之急。基本上來說協助兒童青少年做好情緒及壓理管理有下列重點提供參考:
1.先至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做初步篩選是否罹患精神疾病,近年來對精神疾病的研究中得知,精神疾病的產生有兩大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個人先天的體質脆弱程度:這與個人得自基因遺傳、腦神經組織等生理體質強弱有關;另一個因素則是後天的環境壓力:這與個人在生活環境中所遭受的壓力衝擊大小及其壓力調適能力有關。學習時時覺察自己的情緒及壓力狀態:你可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及壓力嗎?例如:你在作業寫不完的時候,可以覺察到自己的心理及生理上不舒服嗎?例如心情煩悶時又頭痛不已? 還是遇到小小不順心時就想發脾氣?而且很多人在發完脾氣之後,會不喜歡自己剛才發脾氣的狀態而覺得愧疚。其實,生氣是應該被允許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表現您的生氣,而非「不可以生氣」。如果真的診斷出精神疾病就要接受正規治療,不要諱疾忌醫。
2.自我接納及正面思考:您不妨先問自己幾個問題:你喜歡自己嗎?可以接受自己嗎?接納自己的人,一定會有較正向的想法,也比較懂得欣賞事物。有很多人對自己或是對周遭人、事、物,都有很多抱怨及負面的批評,甚至會以為他人的讚美是在諷刺自己。「批評及抱怨」是一個比較容易的情緒宣洩方式,但是,卻是為我們帶來更多的不滿足與鬱卒的情緒。
3.學習適當的壓力及情緒調適方法:每個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都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紓壓方法,不管是唱歌、跳舞、運動、逛街、睡個大覺發洩,也有人找親朋好友聊天談過之後會好一些。但是也有一些人,因為擔心為親友添加麻煩,或是擔心他人的眼光而不敢求助。這時,可能就需要一些專業輔導上的協助了。這些專業的協助,不僅可以給大家較專業的分析,釐清您的問題,更能夠不帶情緒的方式評價您的問題,或許可以讓您有更客觀的方式來面對您的問題。
4.建立情緒支持網絡:平常生活中,儘量保持心情的愉快。另外,保持與人交往可以讓我們在人際互動中得到情感面的支持與滿足,並能有所學習與成長。
5.
抒解壓力的實際作法:
(1)
規律的健康飲食。
(2)
足夠的睡眠休息。
(3)
把心事講出來。
(4)
懂得讓自己暫時休息一下。
(5)
隨時給自己一個鼓勵。
(6)
避免過度的負擔。
(7)
認清楚你的壓力是什麼。
(8)
對別人的批評與競爭不必太在意。
(9)
允許自己能犯錯。
(10)
使用幽默感。
(11)
為別人做點事、幫助別人。
(12)
找出讓自己放鬆的方法。
本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目前除了有專任心理輔導心理師提供兒童青少年心理諮商及輔導之服務,也有許多位資歷豐富的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針對精神疾病做全面性診療。期待透過一系列的診斷帶給兒童青少年對精神疾病新的認知,協助其克服發展階段壓力,促進情緒管理能力。另外今年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在寒假期間也舉辦兒童情緒管理成長營•帶領兒童一起當個微笑天使講座中將強調管理壓力和情緒途徑:呼籲並教導校園學子如何消除不當的情緒負載及增強承受壓力的能力,遇到壓力時如何說出來、做出來、動出來、笑出來。「情緒本身沒有對錯,重點在於是情緒的表達方式,以適當的方式在適當的情境表達情緒,才是情緒管理之道」,讓我們一起關心校園學生的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