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長者的照顧及資源
照顧篇
(一)攻擊行為
攻擊性行為是失智症患者問題行為之一。語言及行為的暴力兩者都被
視為攻擊性行為的表現。
1、語言的暴力包括:罵髒話、不當的批評控告及威脅;常見失智症
患者控訴家人虐待、不給他飯吃…..等。
2、身體的暴力包括:敲打、踢、推、咬、抓及任何傷害別人的行
為,攻擊性的行為也可能針對自己(咬自己、打自己),甚至嚴
重的可能企圖自殺。
處理攻擊性行為對照顧者而言是非常有壓力的,因此了解攻擊性行為
的原因及學習適當的處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一、造成攻擊性行為的因素:
1、攻擊性行為的主要因素是長者缺乏控制力,例如無法自由的選擇日常
活動或無能力溝通,都會造成長者的壓力,而產生攻擊性行為。
2、認知障礙的長者往往因精神混亂(如:幻覺、懷疑心重….)造成攻
擊性行為。
3、其他因素:
(1)生理上改變---如:疼痛、發燒時…..等。
(2)感覺過度負擔---如:環境太吵雜、太多人在同一環境中。
(3)因照顧者的不耐煩、壓力、不安所產生的反應。
(4) 日常生活做太大的改變時。
(5)一次被詢問多個問題時。
(6)與他人爭辯所產生的反應..等,都可能是造成攻擊性行為之素。
二、處理原則:
1、一般平常生活應盡量規律,避免有『驚訝』或『太多改變』出現,而
且應讓長者有規律運動,因規律的運動可幫忙病人減輕壓力。
2、當攻擊行為時,應保護長者避免傷害自己,移開可能傷害之物品,帶
離受刺激的現場。
3、適時轉移注意力,譬如:可用長者喜歡的食物或活動來轉移注意力,
拍一下手對他說:「你看那是什麼?」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4、照顧者應盡量避免在聲音或行動上表現生氣或不耐煩,且應盡量正
面、接納的態度來表達。
5、隨時觀察長者在何種情況下較易有生氣或攻擊性的行為發生,應嘗試
辨認早期徵象,可避免攻擊行為的發生。
6、照顧者不要認為長者是衝著自己而來,實際上是長者誤解了情況或對
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
(二)遊走行為
有的遊走行為似乎是沒有目的,有些似乎有某種特定的目的,可能是想尋找食物、喝水、上廁所或者想回以前的家、找老朋友或家人或者在不熟悉的環境中想尋找熟悉的人或物。
一.危險性:
長者若在家人不注意時跑出去,加上長者判斷力差,有時可能發生意外。長者有時遊走到其他人房間或鄰居家中,會帶給家人困擾。有的長者健康情形不好,但仍不停走動,到危害健康的地步。
二.遊走的處理:
雖然遊走只有當長者走到不安全環境造成自己的危險或侵入別人家才有問題,但照顧者往往因病人的遊走而覺得很沮喪、不安。
三.處理原則包括下列幾點:
(1)照顧者應有心理準備。
(2)鼓勵也允許長者在安全範圍之內遊走、活動或參與每天例行散步。
(3)環境的安全如走道、外面的交通、浴室防滑等要盡量注意以減少病 人遊
走時發生意外。
(4)可讓長者帶著手圈或項鍊,上面標示長者名字、電話號碼、疾病、地
址,以便萬一迷路時可協助辨識。
(5)對在遊走而不知所措的長者,可以告訴他,他在哪裡,向他保證你知道
如何找到他,他是安全的,以減少長者的焦慮及被遺棄的感覺。
(6)告訴鄰居或鄰近警察局長者的情況,日後如有遊走,可以馬上和家人連
絡。
(7)長者有時會騎車或開車在外面遊逛,家人最好將車鑰匙藏起來。
(三)如廁
一.了解長者想上廁所訊號:
失智症長者可能忘記廁所的位置、忘記身體要上廁所的感覺與訊號及不知如何要用語言表達其上廁所的需要,而造成失禁或隨地大小便情形。
想上廁所訊號:長者想上廁所時可能會坐立不安、走來走去像在找
什麼、
或是拉扯下半身衣服等,可將廁所位置安排離房間近一點或
使用夜壺。
二.預測長者的需要:
利用紀錄的方式記長者大約喝了多少、吃了多少、大約是多久尿一次、解便一次等。慢慢熟悉其習慣,提早讓長者上廁所,若長者無規律性,則二到三小時固定帶其上廁所亦可避免其來不及上廁所之困擾。倘若有夜尿情況,則睡前勿喝太多的水份。夜裡叫起來一次如廁或床邊使用便器。
三.標明廁所位置:
為協助長者找到洗手間,可在浴室門口、地上用大字樣、或大圖案標示方向。夜間可用螢光膠帶貼於牆壁,引導長者找到洗手間。跌倒常發生在夜裡如廁途中,故需有充足的照明,避免使用小塊的、不固定的地毯並移除途中障礙之物品,拖鞋應採防滑、合腳之拖鞋。
四.維護長者自尊:
若長者隨地便溺勿罵長者,以減少其自責與害怕。在他做得到時,應給予讚美及鼓勵,可加強其動機。若有失禁情形時,常有機會穿濕衣服一陣子,可能出現皮膚發炎或破皮現象,故應保持皮膚的清潔及乾爽來預防皮膚的問題發生,所以每次尿濕或大便後一定要清理乾淨,必要時可使用爽身粉保持乾爽。
(四)安全問題
一.
初期
(1)交通事故:
長者可能無法了解交通號誌,對距離的判斷力不正確,也可能無法統合外在的訊息及刺激而容易分心。長者在這個時期雖然仍可騎腳踏車、摩托車、開車,但家人應了解他(她)的能力,必要時應勸導她放棄開車或騎車。
(2)迷路、走失:
迷路及走失的長者照顧,是照顧者壓力最大的安全問題。家人擔心長者會迷路,為預防起見,可在長者外出時,在其口袋中寫明姓名、地址、電話、聯絡人及長者有記憶問題的卡片;或寫在手圈上較為明顯易見,以備迷路時有人可以協助。
二.
中期
(1)跌倒:
因失智症者的判斷力及注意力較差,且夜晚會起來遊走,造成跌跤、絆倒等意外給家人帶來相當大的壓力。因此要有安全的環境,環境盡量簡單而固定,所有的通路、房間走道、樓梯間、浴室不要有雜物堆積;地板不要打
蠟或應有防滑處理;浴室或淋浴的地方馬桶邊均加裝扶手,幫助病人保持平衡避免跌倒;充足的光線,可使長者看清地面,以防跌倒。
(2)中毒、誤食、服錯藥:
失智症者有時會有很好的胃口及好奇心,但已失去了判斷東西是否可食的能力,因而會有誤食清潔劑、肥皂、藥品……等情形。
服藥安全方面,長者常有多服或服用不當的情形。如家人無法每餐在旁協助服藥,則可把一天的藥分次裝好放在明顯地方,其他的藥收好,避免病人服用過量或服錯藥的意外發生。
(3)燙傷、火災:
失智症者常因記憶力退化而忘了關電源、瓦斯等,但仍有習慣去開這些開關,易造成燙傷、火災、瓦斯中毒等意外。預防的方法是拔掉電器上的開關或改裝成長者較不熟悉、不易打開的形式。同時插座可以蓋起來,以防長者使用發生危險。
資源篇
失智症諮詢專線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失智照護專區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長期照顧服務專區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附設精神護理之家
|